甘南拉卜楞网城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甘孜:红红火火种大棚 欢欢喜喜真幸福
发布时间:2019-11-26 发布者:中国西藏网

中国藏族网通讯    当车辆行驶在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G350沿线时,鲜水河奔流而过,冬日暖阳下河对岸的道孚县城格外温暖,河流一侧的一大片土地上整齐划一的蔬菜大棚排列有序,初冬的高原气温已达零下,还能有新鲜蔬菜,带着一系列问题,笔者走进这片蔬菜大棚地探个究竟。

1.jpg

图为极地农业道孚基地全景

走进其间,菜地间立着单立柱上写着极地农业道孚基地,一条笔直的水泥路尽头是基地的鸟瞰图,路两边波斯菊在阳光下娇艳盛开,随意走进一个大棚,门口挂着采摘人员的工作证,一面是姓名,一面是照片,棚内工人繁忙劳作,浇水、除草、采摘,墙上挂着的温度与湿度计显示着适宜农作物生长的刻度,一个个成熟的红色、黄色小番茄挂在枝丫上,与常见的搭架番茄不同,这里的番茄在绳子的牵引下吊着生长,差不多有2米左右。

2.jpg

图为大棚内正在采摘的工作人员

大棚内采摘的工作人员便巴翁姆是麻孜乡沟尔普村的村民,她的两个孩子在县城读小学,年初该基地招募工作人员她成功应聘。从一根根钢筋搭建大棚到番茄成熟,便巴翁姆是亲历者更是见证者。沟尔普村69户村民328人,以4户一组组成搭棚小组,每搭建完成一个大棚小组有2600元收入,为了获得更多的收入,大家在夜校认真学习搭建知识,每个小组成员都努力协作,小组间相互暗中较劲,51个大棚在一个月内迅速完成搭建。

3.jpg

图为大棚内正在采摘的工作人员

2018年,道孚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放管服改革,打出了一系列优化营商环境的组合拳,将东西部扶贫协作资金的850万元用于修复完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极地农业作为甘孜州的明星企业,2018年10月在沟尔普村以630元/亩流转了300亩土地发展特色农业种植,县委县政府积极搭建平台让极地农业成功打入广东市场,坚定了扎根道孚、促农牧民增收的决心。

2019年3月初,基地51个大棚开始平整土地、配肥,每间隔15天种下小番茄和西瓜的幼苗,也种下了增收的希望。经过近5个月的精心照料,8月初基地2个大棚的第一批成熟小番茄进入采摘阶段,便巴翁姆忙碌穿梭在番茄架之间采摘着红彤彤的小番茄,每天有100元的务工收入,这与在餐馆当服务员白天忙到黑每月2000元的收入相比,基地务工相对轻松的工作环境和略高的收入让便巴翁姆十分开心。

4.jpg

基地的技术指导盛学武不时在每个大棚里检查指导工作人员采摘番茄的方法。传统田地里番茄的种植方法是不修剪,成熟后采摘,而在基地里番茄需要吊丝,工人从番茄根部分批次采摘,同时要根据枝丫的长势剪除病弱枝,确保番茄的口感与营养。他介绍到,目前每个大棚每天小番茄的产量在4000至5000斤不等,自10月份以后,22个大棚的小番茄需要采摘,每天出产的12万斤小番茄,这些产品将通过蔬果运输的方式分别销往成都各大商超及沿海城市,售价在15元/斤甚至更高,且保持全年365天不间断供应。

此刻,道孚室外的温度在18℃,晚上将降低至零下几度,与传统冬天因为天气原因停止耕作的方式不同,便巴翁姆一年四季都有田间管理、采摘等事情要做,这样的种植方式让她大开眼界,也学会了科学的种植模式。她有些腼腆地说,以前夏天必须努力挣钱、种好家里的地,基本上天没亮就起床,有时候半夜才能休息,辛苦忙碌才能足够一家人的吃穿用度,现在家里的10.2亩地流转了给基地,自己在基地务工近便,每个月都有钱赚,人也轻松,家里的生活也慢慢的变好了,一家人的花费也不紧巴巴的了。

在基地,与便巴翁姆并肩工作的务工人员共有38人,基本来自周围的村寨,同时全县14个乡镇41个贫困村的产业发展试点资金1470万元投入至基地,约定每年按照入股资金的6%进行分红,这样的信任让基地负责人盛珂倍感压力。盛珂说,四川藏区的农牧民群众淳朴善良,他们入股基地相信的不仅是极地农业这个金字招牌,更期待基地能够带来生产生活方式改变,因此我们从简单的下苗开始手把手演示,现在大家能够基本掌握授粉、修剪、移栽和简单的病虫害防治知识。同时我们实行当地群众5至8人3个大棚负责小组制,按照大棚的产量每月进行评比,产量最高的小组人均当月的工资将达到3500元左右,全年产量最高的小组年终人均将获得2000元左右的奖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曾经冬季的高原草黄树枯,荒凉无比,此刻基地大棚内瓜果飘香,绿意盎然,自脱贫攻坚实施以来,一个个特色鲜明的村寨、一条条硬化的联户路、一幅幅干群携手奔康的实事改变着贫困群众的生活质量,也让温暖直达他们的心田,现在他们时刻关注着自己的劳动收入,以坚定的信心、用自己的双手在道孚这片神驹福地绘制属于自己的脱贫奔康美好画卷。

 
编辑:拉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