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南拉卜楞网城互联网科技有限公司
玉树:校园里《格萨尔》史诗的芬芳
发布时间:2019-12-18 发布者:中国藏族网通

1.jpg

1

公元2008年以后,我几乎每年去一两次玉树。那里通往各县乡的公路两旁,绵延不断的风光是山水和草原。

今年又去玉树,而且去了两次。夏日的玉树,阳光和空气各自忙碌着,给大地留下宁静舒适的空间。我在汽车里不说话,只看外面的河流和山峦,不知道自己心里在想什么?对于河流,我不想说三道四,可是映入眼帘的山,上身见不到一点点雪,所有山的顶部都是同一种苍茫,就像失血过多的一群人的脸庞,这不能怨任何人,也没有理由怪太阳,全都是地球气候变暖的结果。有人看着那些肌体裸露、层峦叠嶂的石峰,说它们显得比白雪覆盖时更加高大威武,就好像是《格萨尔》史诗里勇猛将士的形象。我才不这么想呢。

雪线早就上升到天空中了,耸立的高山上大自然最不雅观的青灰色痕迹,令我想起自己或者别人手背的伤口结了痂,过一段时间后自然脱落,崭新的皮肤与周围的原色形成明显的差别,很醒目,是不忍心继续观看的那种醒目。

这种由于气候持续变暖造成的生态环境变化,在很大程都上我们没有什么尽快解决的办法,只能等待气候自然调节,慢慢恢复原貌了。

今年七月中下旬去玉树,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不再是山水,还有一个令人振奋和感动的事情,是我在以下文字中必须要和大家分享的。

那天下午,格萨尔广场上正在举行《格萨尔》主题文化展演活动,来自全州各县的艺人和民间表演团体轮番上台,以不同的形式、内容和风格,演绎了《格萨尔》史诗。我在威武雄壮的格萨尔王大型雕塑下面真正观赏了一个下午,太阳在湛蓝的天空中非常激动地停留了很长时间,它也可能忘记了这一台台展现博大精深的格萨尔文化的精彩节目以外的任何世界。

那天下午,我第一次观赏到了由农村牧区的在校学生们表演的《格萨尔王传》之《赛马称王》《地狱救妃》《世界公桑》等剧目。三所不同层级的学校,三组不同年龄的孩子,为了同一个主题——《格萨尔》史诗文化,用那纯真的心灵、清亮的嗓音、娴熟的动作,把三种不同的剧目内容,以三种不同的艺术形式,给观众带去了接连不断的欢乐和各种复杂的思考。很难想象这些学校的负责人和老师们经过了怎样的努力,付出了多少艰辛汗水,在暑假期间很短时间内创编和组织学生排练完成了独具特色的藏戏节目。

第二天早晨,在玉树州重大文化工程《格萨尔》项目办公室负责人及同事们的热情帮助和积极协调下,我先后走访了玉树市第五幼儿园、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和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

2.jpg

2

在玉树市第五幼儿园,年轻的女园长索南达吉带我们参观了一座二层小楼房,里面有办公室、寝室、活动室、卫生间、食堂、医务室、美术室、语音室等。走进活动室,墙上整齐地挂放着各种表演服饰和道具,幼儿园的老师们作了一一介绍。

在谈起前一天幼儿园孩子们的表演时,她们说:“《格萨尔》史诗中的各类人物和英雄故事,都深深地影响了我们每一代人,史诗表现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和先民们留下来的风俗习惯都值得我们去传承和弘扬。”

索南达吉园长说:“幼儿园是四至六岁孩子初步接触社会融入集体的一个重要的过渡期,也是幼儿学习语言和发展语言的关键期和启蒙期,孩子的听觉和模仿能力都非常强,所以我园通过幼儿的这一特点,将《格萨尔》史诗融入到我们的活动课程当中,让孩子能够在这一黄金时期,在充分吸收和传承民族文化精髓的同时,挖掘发展幼儿语言表达能力、激发幼儿的艺术潜能、培养珍贵的人格品质,从小通过表演等形式接触《格萨尔》史诗,培养他们对的本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玉树市第五幼儿园于2017年建立了《格萨尔王传》学习传承小组,由5个人组成。因为孩子们太小,刚开始的时候我们真的有点摸不着头脑,所以就先开启了自学和求教模式,从2018年开始,我们摸索出了一套经验。”索南达吉说:“ 首先,我们通过在多元化课程中设置《格萨尔王传》的传承课,因为幼儿的语言能力是在倾听模仿和交流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让幼儿观看《格萨尔王传》的表演视频,然后由教师加以引导,让孩子们进行模仿和表达;其次,我们邀请擅长《格萨尔王传》说唱的家长入园入班给孩子们进行表演和讲述,通过亲子游戏的形式让孩子们参与进来;再次,我们选取《格萨尔王传》当中简单易懂的章节,把它写成剧本,编排小剧,让孩子们通过扮演各种人物角色,加深对英雄史诗的印象,增强他们表演、表达的模仿能力,激发他们的艺术潜能,学会与同伴合作,最终目的就是为他们以后的社会交往能力打下坚固的基础。”

“能举出一半个能说服我的例子吗?”我试探着问她。

索南达吉笑着看了一下她的同事们,她们也表情非常自信地笑起来。索南达吉说:“刚才,我也正好想给你讲一个真实的事情呢。我们幼儿园中班有一个孩子,刚入园时,他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交流,也不和老师做游戏互动,表达能力比较弱。针对这个问题,我们的老师都想了很多办法,可就是没有效果。最终,我们尝试着让他扮演《格萨尔王传》里的一位英雄人物,意想不到的事情竟然发生了——他的性格渐渐发生了变化。可能是因为男孩子都有一个英雄情节,加之参与到小剧之后被故事情景所感染,他开始慢慢跟别的小朋友交流,也变得爱笑了。现在的他,语言表达上有了明显的提升,不再是那个不会说话的自卑的孩子了。这就是《格萨尔》史诗的魅力和校园文化艺术塑造孩子们性格起到的作用,在无形中给一个内向、孤僻的孩子插上了一双充满美好梦想的翅膀。”

我问:“还有什么想法吗?或者说,你们以后在把《格萨尔》史诗的传承融入幼儿园教育方面有哪些思路?”   

索南达吉园长说:“我们有一个计划,希望它能够顺利实现。 幼儿园的游戏活动课程,最重要的就是绘本教学的引领,通过图多字少的绘本,可以给孩子们传递更多信息,孩子们只要一看到绘本里的图片,即便不识字都知道故事里发生了什么。所以,我们想制作一个适合幼儿园教学的《格萨尔王传》绘本,让孩子和家长一起参与到绘本制作当中。因为,我们之前也制作过其他内容的童话绘本,效果真的挺好。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方式,将《格萨尔王传》里的民俗文化充分融入到孩子的世界中,使它和其它领域的教学内容相互融合,寓教于养成教育当中,使我们的孩子在幼儿园阶段能够受到民俗文化的熏陶,得以全面发展。就像《格萨尔王传》里的英雄一样,不忘初心,保持纯真、善良的品格,健康快乐地成长。” 

3.jpg

3

玉树市第三完全小学始建于1982年,建校初期是玉树州民族师范学校的附属小学,1987年划归当时的玉树县并改名为“玉树县第三完全小学”。近年来,他们把学习《格萨尔》史诗等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提升学校文化品质、提升师生素养、引领学校内涵发展的重要举措,开展了“非物质文化进校园”活动,让学生在感知、体验中了解本民族的历史文化,激发爱国爱家乡的热情。

这所学校的校长也同样是一位年轻的女性,名叫伊羊。她说:“为了培养学生对传统民间文化的兴趣,增强文化自豪感和自信心,也是为了让多种民间艺术走进校园,将不同的艺术精品和非遗保护成果展现在广大师生面前,让广大师生在不同文化元素的融汇、交流中得到艺术的熏陶和美的享受,我们学校把每周五定为校园民俗日。这一天,学校所有的师生都着民族服装,用本民族语言进行交流、沟通,开展各类兴趣社团的主题文化活动。比如:校园解说团有民族服饰、风土人情等地理地貌方面的特色介绍,小小导游会带您领略玉树的风光美景、名胜古迹和青藏高原特有野生动植物等;兴趣社团的学生会利用中午和下午的‘校园广播之声’时间,以各种唱调说唱《格萨尔》史诗片段;《格萨尔王传》故事社团借助藏语传统故事书籍讲述传统小故事;藏文教研组会借助这一时机开展藏语文演讲、朗读等比赛活动。”

她继续说:“每周五下午也是我们学校藏文教研活动日,学校积极营造教研兴教的氛围,重视课程的实施和老师专业化素质的发展,为老师的各方面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藏文组的老师们不负学校期望,开展了一系列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也对他们的活动给予了大力的支持。”

我忍不住打断她的话,问道:“能谈一谈学校对他们提供了什么样的支持吗?”

伊羊回答说:“一是将玉树地区知名的藏学家和《格萨尔》专家、传承艺人,以及本地区民俗文化传承者邀请到学校,开展专题讲座,让老师们深切感受民间文化的魅力和它所蕴含的文学价值;二是组织老师到玉树地区各大博物馆和其它地方参观学习,鼓励老师们多学习、多研究给自己充电补课,通过多种渠道扩大知识面,提升综合素养。”

我从伊羊校长和其它老师口中得知,这所小学的特色文化之一是“班级文化”。走进校园就会亲身体验到每个班级的孩子都会热情地用藏汉双语介绍自己班级的文化。各班级展示文化的形式各具特色,有的以《格萨尔》说唱的形式介绍班级特色文化,有的以藏族传统艺术“哲嘎”作为元素进行民俗文化展示,有的以玉树主要景点、名胜古迹和环保作为出发点,有的以“校风、学风、校训”或以诚信为主题争创文明班级,积极践行“我能行”的三小激情校风。

这所学校的另一个特点是,他们把《格萨尔》史诗文化的传承和“非遗”文化纳入到班级考核和教师量化考核中,形成了在激励与竞争中促进发展的态势。各班级参加各种文化展演活动,优秀节目不仅有班级集体奖,而且老师们也有指导奖和指导分值。被选中的优秀节目可作为学校的储备文艺项目,日后可以代表学校参加各种艺术节和文化活动。从2016年以来,在玉树州一年一度的传统赛马节暨格萨尔文化艺术节上,都少不了第三完全小学参演的节目,并每次都能取得良好的成绩。

根据学校办公室工作人员介绍,第三完全小学目前是玉树州“非遗文化”传承基地、玉树州“诚信教育”示范基地、“青少年足球”培养基地、“国防教育”示范基地等。学校借助这些平台创建了十大兴趣社团——格岗花伊舞社团、《格萨尔》童声合唱社团、《格萨尔》故事社团、五彩唐卡社团、校园解说社团、小小导游团、格岗花文学社团、雏鹰篮球足球社团、格岗花主持人社团、小雷锋环保社团。

在伊羊校长的办公室里,我请她再讲一讲学校“非遗文化进校园”方面的情况。她说:

“我们学校开设了《格萨尔》史诗唱腔和《格萨尔》故事课外辅导班,从校内专门选老师担任班主任,并邀请《格萨尔》说唱艺人给孩子们传授史诗的唱腔和唱词,培养孩子们学习史诗的兴趣,并引领更多的老师加入到这一文化行列。学校政教处利用每天中午和下午校园音乐广播时间,播放本校学生自唱的《格萨尔》史诗各种曲目和《格萨尔》艺人演唱的经典曲目,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

“提升对《格萨尔》史诗等非遗文化的认识,深切感受民间文化的形态,拓展学校文化建设的办学理念是我们第三完全小学所有教工的努力方向。只要在玉树地区举办格萨尔文化论坛、“非遗”文化传承研讨会等重要活动,我们学校的老师都会想方设法去听课学习,从专家学者口吐白莲的精彩教讲解中,让自己的办学理念和教学思想得到巩固、升华和延伸。”伊羊校长说。

我问:“在开展非遗文化《格萨尔》史诗进校园活动的实践当中,您和您的同事们有什么样的体会?”

伊羊校长沉思片刻后说:“鼓励发展更多的《格萨尔》史诗文化特色班,是现实的需要,也是行之有效的好办法。 总之,在小学阶段,对《格萨尔》史诗文化的学习,以及传承与弘扬,不能太深奥太繁琐,否则会出现孩子们吃不消、听不懂、不感兴趣的尴尬局面。通过浅尝行为引导,在有趣好玩中进行普及,效果会更加明显,能让更多的孩子体验到《格萨尔》史诗文化的博大精深,也会认识到传承和保护《格萨尔》史诗文化的价值和意义。我校一系列《格萨尔》史诗文化传承活动的开展,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以点带面的作用,把民族传统文化、生态环境、伦理道德等的保护意识辐射到周边校园及社区,点燃了更多家长重温《格萨尔》史诗文化的热情,在学校的德育教育中也彰显了独特的魅力。”

4.jpg

4

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是地震之后新建的一所封闭式寄宿制高级中学,办学目标是:打造三江源现代化示范学校,铸造民族教育文化特色学校,争办玉树人民满意的学校。建校七年来,学校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把《格萨尔》史诗文化引入校园,通过多方努力,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成立“羊羔花”《格萨尔》藏戏团,借此打造了校园特色品牌。

该校校长文德身材瘦长,戴着一副眼镜,他表情很谦虚地指着满墙的荣誉牌匾说:“我们学校先后获得教育部‘全国中小学中华优秀文化艺术传承学校’、全国《格萨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格萨尔》口头传承研究基地’、青海省《格萨尔》领导小组办公室和青海省《格萨尔》史诗研究所‘《格萨尔》文化传承学校’、玉树州非遗保护中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格萨尔》传承基地’等荣誉称号。”

我问:“你们学校这个羊羔花《格萨尔》藏戏团参加过校外的活动吗?”

他回答:“我们组织各方面人才创编和排练节目,在广大师生的共同的努力下,羊羔花《格萨尔》藏戏团多次参加校外文艺演出活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比如,在第八届康巴艺术节剧目展演中,我们获得了优秀剧目奖;2016年7月举办的首届雪域格萨尔文化艺术节上,我们获得了优秀组织奖;2017年,在‘金秋玉树’非物质文化遗产文艺大赛中我们获得优秀奖,授予优秀《格萨尔》藏戏团称号;2018年9月,由玉树州委教育工作委员会、州教育局、周文体局联合举办的‘传承中华文化、践行四爱三有、非遗传统文化进校园’成果展演中,我们学校的《格萨尔》藏戏获得一等奖。从2015年开始,在每年的玉树州赛马节期间,我们都演出《格萨尔王传》之《世界公桑》剧目及大型合唱,深受农牧民群众的喜爱,成为展示我校师生精神风貌和绚丽多彩校园文化的重要渠道。”

为了传承和发扬祖辈留下的优秀传统文化,更好地利用本民族优秀文化来陶冶学生的情操,玉树州第二民族高级中学把《格萨尔》史诗文化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着力点、创建民族特色校园的重头戏、学校课程建设的素材库,通过编辑出版“羊羔花”校园文化丛书之《格萨尔文化进校园》校本教材和成立 “羊羔花”《格萨尔》藏戏团、绘制《格萨尔》唐卡等,用实际行动和发展成果把《格萨尔》史诗文化融合到学校的舞蹈、音乐、美术等课程中,以学校课程的形式将《格萨尔》史诗文化传授给学生,让学生更好地学习继承本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

文德校长的几位同事主动向我介绍:玉树州第二民族高中建校至今,已经有42名学生通过了高等院校美术、音乐、体育等艺术类专业科目的考试。

我问文德校长:“除了《格萨尔》藏戏团的戏剧表演以外,在‘非遗’传承方面你们学校有没有跟其它学校不一样的特色文化?”

他说;“为了建立校园文化之魂,打造校园特色品牌,在校园中营造《格萨尔》史诗文化氛围,加强以格萨尔文化和藏族传统绘画技艺相结合的学校民族工艺美术课程建设,学校自2015年3月至2016年5月,在一年多的时间里,经过悉心钻研,以《格萨尔王传》里的诸多经典故事为依据,在著名《格萨尔》艺人的指导下,多方听取知名《格萨尔》专家学者的意见,我们聘请本地资深唐卡画师,与学校师生联合创作,在合作、交流、教学、传承的过程中,采用嘎玛尕智唐卡绘画流派为主、吸收其它流派绘画艺术技巧的方法,突出创新发展理念,绘制了长约六十米的《格萨尔英雄史诗彩绘大观》唐卡长卷。唐卡通过《格萨尔王传》中具有代表性的故事,反映了格萨尔王及三十大将等众多人物的英雄、智慧形象,附有藏、汉、英三种文字说明。可以说,这是一幅在目前来看内容最丰富、具有整个画布无接缝特点的唯一的校园《格萨尔》人物故事唐卡长卷。”

我一边惊叹一边观看了气势恢宏的《格萨尔英雄史诗彩绘大观》唐卡长卷。陪我的一位老师说:这幅唐卡于2017年全面完成并展出,作为玉树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进校园的一个重要项目和学校美术课程建设的重要举措,得到了广大师生的欢迎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长卷唐卡的绘制,为我们学校传承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学校课程建设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我发现玉树州第二民族高中的校长和老师们有一个统一的认识,那就是:优秀传统文化不仅需要传承,而且需要创新发展。学校作为育人的场所,在传统文化的继承发扬和发展方面应该发挥更大的作用。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实践活动,只有正确把握好传统文化的价值,帮助青少年从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营养,使其全面提升素质,我们才能完成时代赋予的任务。

5

自然生态因气候变化等现象而导致退化或破坏后,也许可以依靠时间和自然的力量去修复。人类传统文化在全球现代化进程中根本不需要人为的谋划和推动,就已经开始自行嬗变、衰落和消失,对它的抢救保护,绝对不可以等待时间的馈赠和依靠自然的力量,所有人必须抛却幻想、擦亮眼睛,认清形势、撸起袖子,在各自所处的位置上尽一切力量,对属于自己的传统文化进行“人工”修复。

从上述这三所学校的“非遗”文化进校园活动,我仿佛看到玉树州未来的文化生态,它像一面沉着而鲜艳的旗帜,飘扬在群山之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