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祖国召唤的时候,挺起胸膛站排头。”在合作市的疫情防控战场上,98名基干民兵,451名普通民兵,发挥模范带头作用,日夜奋战在疫情阻击第一线,用忠诚、使命和担当,为羚城人民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我当过兵,让我来
“疫情当前,我请战防控一线,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这是我的神圣使命和光荣职责,请组织上同意。”这是佐盖多玛乡新寺村退役军人贡保东知写给村党支部的请战书,寥寥数字写出了作为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写出了一位退役军人对社会的责任和价值。
贡保东知是新寺村第三村民小组组长,也是一名民兵,1997年12月1日入伍,2002年12月退伍。退伍之后,他始终以军人标准要求自己,为人正派、团结邻里,是群众眼里的“攒劲人”和“热心肠”。
“这是防范新型冠状肺炎宣传手册,怕您看不清,我录了个音,您听听。”贡保东知挨家挨户进行防疫宣传。在日常防疫中,他服从命令,听从指挥,在设立卡点、防控宣传、入户排摸、卡点值守、巡查走访、为民服务等工作中,任劳任怨,冲锋在前,彰显出了一位新时代民兵应有的品格和情怀。
“我当过兵,让我来!”这句话成了贡保东知的口头禅。
海拔3600米的新寺村,积雪未化,天寒地冻。干完白天的工作,晚上在卡点值班时,总能在夜晚看到他的身影,村干部劝他回去休息一下,他却总是坚定的回答:“我当过兵,身体素质好,而且在近期值班中我总结了工作经验,熟悉工作流程,还是我来值班吧。”
贡保东知的家离卡点很近,可20多天来,他一次也没回去过,他总觉得自己应该坚守着,用行动保护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妻子也理解他的心,每天准时到卡点送饭菜,默默支持他。
“我是民兵,疫情就是命令,平时为民、战时为兵,我会坚决完成疫情防控阻击战任务。”贡保东知认真地说。
凌晨的坚守
2月20日,凌晨1时51分,气温零下20度,天空飘着雪花,天寒地冻。在合作市当周沟口城区卡点,警车和帐篷透着光亮,路灯下鲜红的党旗特别醒目,给人以力量和鼓舞,给人以温暖和感动。
民兵田春喜正在为送孩子去临洮上学,安顿好孩子后,返回临潭的车主胡先生登记信息。
“好了,可以走了,晚上驾驶,一定要注意安全。我说的话一定要记着。”一再叮嘱,满是温情。
做好登记工作后,田春喜介绍说,这个卡点国道213线和省道306线交汇,由于“返岗、返工、返学”高峰到来,车流量大了,州外各地州市返合人员都要填写《合作市新冠肺炎防控“告知—移交—登记”三联单》,确保不漏一人,不漏一车。这条路属于疫情防控重中之重,每天外来车辆很多,平均每天要检查150多辆车次、280多人次。
田春喜是大学生退役士兵。从小就有军人梦想的他,大学毕业,应征入伍。退役后,通过事业单位招聘考到合作市勒秀镇工作,成为了一名基干民兵。接到市武装部民兵集结命令,他写下支援申请书,穿上心爱的迷彩服,立刻奔赴疫情防控一线。
田春喜说:““若有战、召必回!我作为曾经的人民解放军战士,现预备役队员,始终牢记着退伍前的宣誓,退伍不褪色,退役不退志,时刻坚守为人民服务。能参与到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我感受到了人民群众的信任,感受到了身为民兵的光荣!”
爸爸是我的榜样
“我爸爸是伊合昂街道的联户长,疫情防控工作开始后,他就在二道湾卡点执勤。看着社区工作人员和爸爸每天忙碌,我也愿意为家乡奉献力量,这是我们青年责无旁贷的责任。”刀吉仁欠说。
刀吉仁欠是兰州农业技术学院的大一学生,18岁的他是一线民兵里年龄最小的。街道办整组民兵,他立即申请参加了。接到武装部命令后,他立即报道,奔赴一线。
夜里飞舞的雪花、凌晨四点的街道、拂晓的当周草原、伙伴们的坚守......这些“美景”成了这个青年民兵朋友圈里生动的记录。
第一次在高速南口卡点值班让他记忆犹新。
“第一次值班,因为下雪了,在冰天雪地里大家冷的瑟瑟发抖。但是民警、医护人员大家都团结一致,坚守岗位,有条不紊地开展着车辆消毒、测量体温、核查身份、填报登记等工作。这让我更加深刻的明白了什么是责任和使命,那一刻我觉得无论何时何地,我们中国人的心都在一起的。”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合作市人民武装部第一时间成立疫情防控领导小组、启动应急防控预案、做出动员部署,广大专职人民武装干部和民兵纷纷写下“请战书”,主动请缨,全力以赴配合地方政府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截至目前,先后出动民兵478余人次,累计排查往来车辆12037台,30323人,劝返646车,1417人。(通讯员:杨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