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作市坚持把脱贫攻坚一线作为年轻干部、后备干部成长锻炼的大熔炉和主战场,紧扣关键环节做实精准文章,推动干部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快速成长、施展作为。
强化一线培养,夯实扶贫干部基本功。坚持扶贫工作与干部培养选拔“双推进”,健全完善年轻干部在扶贫一线锤炼作风、发挥作用、墩苗成长的长效机制,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帮扶责任人到户帮扶工作等通知文件,鼓励引导市直部门单位优秀年轻干部深入基层“蹲苗”成长,选派正副科级领导干部后备人选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和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队员,选优配强村党组织班子,管好用好第一书记和帮扶工作队。目前,全市已选派10名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36名干部充实到脱贫攻坚驻村工作队伍。
严格一线监管,扎稳扶贫干部脚底子。注重加强扶贫干部日常监管,研究出台《驻村帮扶工作队管理办法》等制度,对下派基层干部实行乡镇党委直接管理、派出单位协助管理、市委组织部和市扶贫办督促指导的立体化管理模式,分类制定下派帮扶干部驻村出勤、职责履行、作风效能建设等十余项管理制度,切实用制度管人管事。同时,不定期开展督查、暗访,并采取全市通报、召回重派、约谈提醒等形式,督促引导帮扶干部主动履职,确保各项脱贫攻坚任务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完善一线考评,激发扶贫干部新活力。制定完善脱贫攻坚考核办法,细化考核内容、改进考核方法、强化结果运用,对扶贫实绩突出的优先提拔使用、平级重用、确定为后备干部或交流使用;对考核评定为“不称职”等次的不得继续担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是后备干部的取消其资格,派出单位不得评为党建、精准扶贫等相关工作先进单位。严格任职期间不脱贫不脱钩等工作制度,对不胜任工作、身体健康等原因需更换人选的,由村党组织、乡镇党委、派出单位逐级上报,市委组织部核实把关后予以更换,确保帮扶工作队伍进出有序、“一池活水”。近年来,先后对12名第一书记、驻村帮扶工作队员予以提拔重用。通过不断激发帮扶动力,让干成事的人既“戴红花”又“得红包”,让更多干部待遇上得到实惠、政治上看到奔头、工作上增添劲头,形成“奖励一人、激励一片”的示范带动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