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我们村的环卫小推车又被推过来了,村社道路上有专人打扫卫生,村里道路可干净了。”甘肃省陇南市磨坝藏族乡竹园子村村民赵元福说。
赵元福说的“环卫小推车”是竹园子村最近启用的垃圾转运车,每周2次,专门清理运输村内垃圾杂物。“专人”是指竹园子村公益性岗位人员,他们时常穿梭在竹园子村各村社路上,随时清理着路上的垃圾。
党的十九大以来,磨坝藏族乡以乡村振兴战略为抓手,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战,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提升,全乡成立了由公益性岗位人员组成的8个环卫队和8个拆危治乱工作突击队。
“现在在家门口就能工作,不仅多了份收入,还能让我们的生活环境变得更好,真的很开心。”今年51岁的贫困户、公益性岗位人员赵具才每天都会准时出现在村里的道路上,与同事一同打扫卫生。村里19户贫困户轮流、划社工作,竹园子社、庙儿山社、红崖沟社、白皂山社分别由19户贫困户承包,工资由贫困户公益岗位资金支付,每人每月500元。
“我今年52岁了,岁数大了也出不了门,就在村里当环卫工,打扫打扫卫生,既能锻炼身体,又能领工资,好得很。”竹园子村村民李全儿笑呵呵地说。
“以前,村民把垃圾随意丢在路边、沟道、房前屋后,家猪放养,使得村里臭味弥漫。现在好了,家猪关进圈舍,家门口也有了垃圾箱,村里比以前干净多了。”竹园子村村支书罗义忠说,他们积极投身“美丽乡村”建设,充分发挥公益性岗位人员的作用,依据村规民约,全面抵制天价彩礼、婚丧喜庆大操大办等不良陋习,逐步让乡村美起来,村民富起来。
竹园子村将“两学一做”和脱贫攻坚、拆危治乱相结合,以党员干部为先锋,组织党员干部到拆危治乱第一线,从宣传省、市、区关于拆危治乱、推动脱贫攻坚、改善人居环境的政策精神,到进村入户摸清底数,紧盯“冲刺清零”目标,遵循先易后难、因户施策的原则,按照分步拆除、分户治理的思路,采取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人机结合的方式,组织党员干群积极参与拆危治乱工作。
竹园子村积极发挥合作社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作用。利用陇南市武都区富原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建设美人椒、满天红辣椒种植基地。到收获季节,合作社雇佣贫困户,让他们实现家门口就业,既能促进贫困户增收,也能解决合作社用工难的问题,实现贫困户增收与合作社盈利双赢局面。
在竹园子村,《竹园子村红白事倡议书》《红白理事会章程》《竹园子村村规民约》等倡议与制度,引导村民摆脱陋习、昂扬向上。同时,书画下乡、农家书屋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不仅提高了广大村民的文化内涵,更加有力推动了全村的精神文明建设。
来源:陇南日报